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电视艺术(上)》最新章节。
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指1987—1989年。80年代获得新生的电视剧在最后几年里飞速发展,从创作到理论,从国内播出到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电视剧艺术无可争议地成长起来,并开始走向成熟。
就创作而言,1987年全国共生产电视剧15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078集,不少优秀剧作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如《西游记》《严凤英》《葛掌柜》《乌龙山剿匪记》《雪城》《秋白之死》《跑跑的天地》《九斤姑娘》等。此外,12集电视剧《便衣警察》,10集电视剧《啼笑姻缘》,9集电视剧《破烂王》,7集电视剧《大学》,5集电视剧《紫禁城里的大学生》,单本剧《工程师们》《娥子》《大马路小胡同》等,也都有独特的表现。
1988年全国生产电视剧约18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155集。广为人知的有《末代皇帝》《师魂》《宗教》《篱笆·女人和狗》《好爸爸,坏爸爸》《病毒·金牌·星期天》等。此外,还有《裤裆巷风流记》《绿荫》《评梅女士》《撞击世纪之门》《那五》《袁崇焕》《大西北人》《家·春·秋》《带后院的四合院》等广受欢迎。其中《末代皇帝》续写了80年代中期的电视剧《懿贵妃》开启的清宫剧的序幕,引起了人们对于清代帝王剧的关注。《篱笆·女人和狗》则开启了农村改革剧的先河,成为以后农村剧的代表作。
1989年全国生产电视剧20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上海的早晨》《租界》《长城向南延伸》《铁人》《有这样一个民警》《膏药章》《十六岁的花季》等剧目受到观众好评。此外,1989年的电视剧中还有一些优秀作品。如连续剧有10集的《月是故乡明》、12集的《大酒店》、9集的《李大钊》、14集的《平凡的世界》、10集的《攻克太原》、6集的《艾黎和何克》、6集的《忻口战役》、3集的《结婚一年间》、8集的《乔迁》、4集的《蓝色国门》、4集的《百年忧患》、8集的《湖南和平起义》、8集的《汉正街》、8集的《凌汤圆》、5集的《龙嘴大茶壶》等。单本剧有《过了这个村》《一个叫姚金兰的人》《樱花梦》《无人知晓的世界记录》《柳亚子》《鲁冰花》等。这其中《上海的早晨》《十六岁的花季》都以其出色的艺术品位,成为电视剧史上的精品。
就理论建设以及组织交流而言,1987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理论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的一年。2月,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在厦门举行。2月末,中国电视剧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3月,中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一个季度有三个关于电视剧的研讨会,为电视剧的理论年奠定了基础。5月,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中外电视剧》编辑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召开改革电视剧研讨会。6月,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中国红学会和《中外电视剧》编辑部、中国电影报社联合举办“电视剧红楼梦研讨会”。8月,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中外电视剧》编辑部举办了电视剧《努尔哈赤》研讨会。10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在四川乐山举办了“中国首届儿童电视剧研讨会”。11月,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在南京举办电视小说研讨会。河北省、福建省也在省内召开了各自的电视剧创作研讨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如此频繁地召开全国性的一个艺术品种的学术研讨会,说明电视剧艺术已经取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同时也标志着电视剧艺术理论将和电视剧创作一样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除上述理论研讨会之外,中宣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进行宏观规划和统一协调并审查剧本和电视剧成品。组织工作的健全,进一步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988年中国电视剧艺委会改名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电视剧作出了篇幅划分:3集以上的电视剧为连续剧;只有1、2集的称为单本剧,每集50分钟;30分钟的称为电视短剧;15分钟的为小品。10月,上海举办了“88电视节”,设立了“白玉兰奖”。
1989年8月31日至9月6日“北京国际电视周”在北京举行,14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电视台提供了360个各类参展节目。9月20日至10月5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电视单本剧短剧小品国庆展播”活动,收到参展作品130多部。10月15日至23日,《中外电视》杂志社和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发行总公司联合在长沙举办“全国电视剧创作研讨会”。对当前电视剧创作中的某些倾向性问题进行探讨,强调电视剧创作要掌握其价值导向,不可粗制滥造和不讲社会效益。
在创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的电视剧开始打入国际市场,《红楼梦》《西游记》《包公》《武松》《诸葛亮》《努尔哈赤》《济公》《甄三》《孙中山与宋庆龄》《梁山伯与祝英台》《郑和下西洋》等优秀电视剧,开始走出中国内地,在中国香港、东南亚、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屏幕上播出,受到欢迎和好评。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艾知生部长宣布,1987年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迈出了富有成就的一步。他强调说,我国出口的一批电视剧,可以与进口的优秀电视剧相媲美,无论编导水平,还是拍摄水平,都不逊色。总之,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几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强化理论和走出国门的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改革剧《篱笆·女人和狗》
顾名思义,农村改革剧是指反映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也就是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前后的农村生活的剧目。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解散生产队,土地由农民承包和自主决定生产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和“文革”十年甚至建国以后的任何时期相比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大量的余粮。但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化,却并不如生产队解散一样简单和迅速。中国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在农村之中,保留在农民的生活之中。《篱笆·女人和狗》就切实地表现了这一现实。
电视剧以中国东北的一家人为主要表现对象。这是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死去老伴的父亲茂源拉扯大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并为三个大儿子娶了媳妇,他自己也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希望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继续现在的生活,一家和和睦睦,儿孙满堂。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却出现了种种让这个家长难以理解的事情。首先是二儿子开始不安心于土地,他用照相技术开始为自己的小家赚钱,并在他的妻子鼓动下挖空心思要分家单过。三儿子性情暴躁,而三媳妇枣花不能忘情于真心相恋的情人小庚,最终两人要分手。四儿子自己在自由恋爱,未来的儿媳妇又是一个讲究独立的农村医生,也不会按照茂源老汉的设计去生活。
支撑着这三个儿子改变传统生活的行为的背景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庚由于水产养殖业成为村里的富户,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等待自己的恋人枣花。二儿子夫妻俩更是醉心于个体照相不菲的收入,最后连最理解父亲的大儿子也赶车兼顾起了运输生意。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会使封建传统型的家庭解体。最终茂源老汉也只能顺应这个潮流,并且自身也得到了解放。电视剧通过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农村改革的必要性。这其中茂源老汉的四个儿子金锁、银锁、铁锁、铜锁,二媳妇巧姑、三媳妇枣花的表演也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农村剧中一个广有影响的剧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