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电视剧
为了叙述和掌握的方便,这10年的电视剧仍然分为3个时期来回顾。从1990年至1993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处于传统之中的发展阶段。在主题方面,以对传统道德的颂扬为主,以国有经济的改革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管理思想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仍在继续。由于有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整顿和管理,电视剧生产中的过分随意现象得到了部分遏制。1990年,在全国电视剧创作题材规划和引进海外电视剧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创作原则,严格了许可证制度,提出了加强电视剧评论工作的要求。这以后,电视剧的理论研究虽然仍然与创作规模不成比例,却是每年都发出了声音。
作为加强理论研究的体现,1990年4月,由《当代电视》杂志社、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研究会、安徽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胡连翠戏曲电视剧导演研讨会”,成为首次为戏曲电视剧导演举办的个人作品研讨会。同年8月10日至14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电视艺术论坛》编辑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戏曲电视剧研讨会,就戏曲电视剧的特征、创作规律、多种形态及发展走向做了有益的探讨。
在电视剧创作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就显出了旺盛的创作态势。1990年全国生产电视剧2306集,受到广泛欢迎的剧目有《渴望》《围城》《辘轳·女人和井》《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杨乃武和小白菜》《少年毛泽东》《巾帼悲歌》《都市风流》《公关小姐》《深圳人》等。
199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重要年分,作为一种传统,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七一”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收到66家录制单位的314集电视剧。9月,“1991中国四川电视节”在成都举行,电视节设立了“金熊猫”奖。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部作品参加了角逐。《南行记·边塞人家的历史》获最佳电视剧奖、《围城》中饰演方鸿渐的陈道明获最佳男主角奖。
1991年全国生产电视剧5304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有1752集。产生一定影响的有《中国神火》《外来妹》《编辑部的故事》《孔子》《南行记》《上海一家人》《誓言》《武生泰斗》《常香玉》《纪委书记》等。其中《外来妹》《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至今仍然是标志性的作品。
1992年是革命历史题材和传统历史题材剧目取得丰收的一年。1月,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研讨会”,总结了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塑造重要历史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几点成就。1992年全国约生产电视剧5000部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600多集,引人注意的有《唐明皇》《半边楼》《天梦》《神算子》《中国商人》《古船·女人和网》《华西村的故事》《黑槐树》《一村之长》等。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有关毛泽东的电视剧就有《少年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行漫记》《毛泽东在南京》等多部。全国生产电视剧约6000集,受好评的作品有《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潮起潮落》《庐山》《过把瘾》《张学良将军》《戏说乾隆》《神禾塬》《小墩子》《凤凰琴》等。
下面我们以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探视一下这一阶段电视剧创作的成就。
呼唤人性的《渴望》
十年动乱是对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体系的摧残,是对真善美的疯狂破坏,社会性的高度专制和“斗争哲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猜疑、隐瞒、欺压和残酷斗争,使人和人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的潮水又带来了以权谋私、以权谋富、金钱至上等观念,人们对传统美德中的善良、同情、贤惠、无私等品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渴望。出于对大众的心理需求的把握,北京电视台以50集的超长篇幅,演绎了北京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演绎了平凡的女工刘慧芳的故事。在那个普遍歧视知识分子、蔑视知识的年代,刘慧芳以极大的同情心接纳了因家庭出身被歧视、下放到工厂的大学生王沪生,与之结为夫妻。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日子里,刘慧芳以一颗仁爱的心收养了一个女弃婴,还不惜为此辞掉了工厂的工作。然而当刘慧芳千辛万苦地养大了一对儿女,面对的却是家庭地位恢复以后,大姑的歧视、丈夫的背弃。为了公公晚年的安慰,又把儿子送到爷爷的身边,自己和当年的弃婴小芳相依为命。然而多年之后,孩子的亲生父亲又找上门来,小芳竟然是一直排斥她的丈夫的姐姐的女儿。刘慧芳为了孩子的前途,也为了对他人亲情的体量,又送还了女儿。最后,因为心绪的不宁,被车撞成了下肢瘫痪、靠轮椅行走的人。
女主人公集善良贤惠于一身,最大限度地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和无私,令广大观众如醉如痴。一时间《渴望》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好人一生平安》的插曲便成了人们最高的祝愿。为了女主人公那悲切的结局——不符合人们的“好人有好报”的欣赏心理,电视台和演职人员收到了无数电视观众的抗议,不得不在一台晚会中让《渴望》剧组原班人马演出了一个话剧小品,让女主人公从轮椅上站立起来。女主人公刘慧芳的扮演者张凯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剧中的其他主要演员也大大地提高了知名度。
当然,在一片《渴望》热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当代女性提出,刘慧芳的贤惠具有封建的烙印,放弃工作抚养弃婴,不符合时代精神。但是绝大多数的电视观众对刘慧芳的善良贤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她是多少年来当代电影电视剧中最有光彩的女性形象之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电视艺术(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