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101du.net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

二毛子的爸爸和薛老喜是“连襟”,土话说叫“挑串”。

两个人平时不怎么来往,但办起“倒鸡毛”的事来两个人时常是一拍即合。

平时薛老喜管着队里的一切事务,二毛子一家自然也是很占便宜的。

“连襟”的关系很微妙,利益一致了就近一些时候,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远一些时候,但姐妹两个因为血缘的关系,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心连着心的。

那一段时间,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上级是允许人们开荒地的。一时间,山上、沟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人们开垦的一片儿片儿的荒地。荒地上产的粮食是属于自己的,但因为土地贫瘠,没有水利条件,产量是很低的。

荒地上最合适种的作物是红薯,因为它耐旱耐贫瘠。要种红薯就得有红薯芽儿。因此,在村南队里的“红薯母池”以外,人们便另起炉灶挖起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红薯母池”,培养自己的红薯芽儿。

苏家屯“红薯母池”最多是挖在东西两个“黑眼沟”沟边或者较平缓的沟半崖,那样做会节省很多的土地。人们依靠那样的地势找一个适合挖土坑地方,挖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土坑,在土坑里仔细地挖三四条相通的“火道”,在山上捡一些薄薄的石片把火道盖上,又在火道上垫一层牲口棚里的的草粪,把经过仔细筛选的红薯一颗颗垂直地摆在那层草粪上,最后再在红薯层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麦糠。一切准备就绪,在麦糠上插上一根温度计,以便随时检测“红薯母池”温度的高低。这时便要在一边的火窑的点火加温了,一旦点起了火,就要不断地在那层麦糠上洒水,大概四五天的时间,那池红薯芽儿便绿丝丝地发了出来。这个活儿,农村人把它叫做“压红薯母池”。

这个活儿里面有很多的技术含量和科学道理,但她是自从有红薯以来就有的,是人老几辈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我常想:《朝阳沟》里的那一句话,“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是不对的。

自己“红薯母池”里的红薯芽儿只供自己在荒地里栽红薯用,是不允许买卖的,那是“投机倒把”的行为。但是时间长了,自己荒地栽上红薯后剩余的红薯芽儿就在池子里疯长,人们觉得也可惜。这时就自然地产生了“黑市场”,那些没有技术或者懒惰一点的人就不再“压红薯母池”了,他们产生了到那个时候买红薯芽儿的念头,相反的那些有技术和勤快一点的人就产生了卖红薯芽儿的念头,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买卖的“黑市场”。

凡“黑市场”都在距离政治文化中心的政府所在地的边缘地带,都是五更时分那里便集中了买者和卖者,他们都知道在当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所以交易的时候谁都不大声说话甚至不说话,在谈论价钱的时候都是双方把两只手搭在一起,用指头摸对方手指头节儿的方法决定价钱。

当时买卖红薯芽的单位一般都是500棵,摸住对方一个指头节儿代表一块钱,一个半指头节儿代表一块五毛钱,两个指头节儿代表两块钱·····。之所以这样不说话,是害怕被“监管小分队”的人听见,被逮住了就要“游街”。

但人们也都太天真了,当黑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告密的。

挖“红薯母池”的地方是需要向阳,平缓,宽大,离家近等条件的,那样做无论人负重、看护或者是老少出入都方便,红薯芽儿吸收阳光和空气的条件也好,生长也就相对的好多了。

占一个绝对条件好的“红薯母池”地,在苏家屯薛老喜是第一名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苏家屯的变迁》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帝师揣了死对头摄政王的崽

铜炉添香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烟火酒颂

完全控制

天望

谍海王牌

岩隐士

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

鬼谷仙师

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