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副团长就位 (1 / 2)
经过民团上下1200人的努力,到了傍晚,两排营房初步搭建完毕。
营房根据民团的实际情况,团长的指挥部在中间,警卫排在指挥部的前面,一营在左,二营在右,后勤部在指挥部后面。
警卫排、一营二营还有后勤部呈回字形,把团指挥部拱卫在中间。
营房搭建完毕后,刚刚成立的后勤部开始准备晚饭。
十几名后勤人员抬着二十几个大桶陆续走出来,其中二十个大桶装满了杂粮,剩下几个大桶装着一些腌菜。
腌菜是使用常见的白萝卜、胡萝卜、黄瓜、莴笋、蒜苔、莲花白、辣椒等,加盐和其他作料进行保藏,由于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容易保存,成为这个年代十分常见的下饭菜。
杂粮就是混杂了高粱、玉米、红薯、麦子和大米等食物,在那个杂交水稻还没有培育出来的年代,白米饭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到,那是大户人家才能享受到的。
别看后勤人员准备了二十大桶的杂粮,没过多久就吃完了,吃的慢的士兵还想继续已经没有了,要知道在除了国军勉强还能填饱肚子,很多杂牌军连杂粮也满足不了,都是饱一顿饿一顿的。
姜天逸也跟着打了一碗杂粮,又弄了点腌菜也吃了起来,只是刚一入口,眉毛就忍不住皱起来了,口感很粗糙,味道也说不上来怪怪的。
总的来说就是不好吃,勉强能吃下去,填饱肚子。
姜天逸随便吃了几口就吃不下去,而周围的民团士兵吃的那是津津有味,甚至还有许多士兵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出来。
历史记载,我们平均3个士兵甚至要更多才能和1个鬼子抗衡,这里面有敌我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原因,军事素养的原因。
还有就是我们的战士多为农家子弟,优点是朴实、勇敢等,可身体素质较差。尤其一些士兵是吃不饱肚子才参军的,他们长期营养不良,这怎么能是训练有素的鬼子对手啊。
想到这里,姜天逸心里苦苦思考怎么才能提高士兵的伙食水平,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