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中)》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
五、求学问教故事2
先教而后师之
这则故事讽谕那些口称向人家学习,实际上却是强人以从己的名实相违的人。
此典出自《公孙龙子·迹府》:“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这段话意思是说:
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宾客,孔穿是孔子的后裔。有一次,孔穿和公孙龙见了面。孔穿对公孙龙说:“臣下住在鲁国,久闻先生大名,仰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早就想向您求教,今天才得见面。但是有一点却不敢赞同于先生的,那就是先生的白马非马的学说。请先生放弃白马非马的说法,我就愿意做先生的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错了。我的学问,就是在于白马非马的学说呀。如果我放弃了它,我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您才愿意向我学习,这是荒唐的。而且您所以想要跟我学习,总是因为智力与学问不及我吧。现在却叫我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了;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象罔寻珠
“象罔寻珠”比喻探求或取得真道。
此典出自《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次,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向南了望,回来的时候,把玄珠弄丢了(故事中用“玄珠”象征“道”)。于是黄帝派知去寻找,知竭尽思虑,也没有找到;黄帝派离朱去寻找,离朱努力辨别形影,也没有找到;黄帝派呼吃诟去寻找,吃诟努力聆听音响,也没有找到。于是,黄帝派象罔去寻找,象罔既不思虑,也不辨别形影、声音,完全无所用心,最后居然找到了。黄帝说:“真奇怪,象罔无心无形无智无虑,就可以得道吗?”这个故事的意思说,只有无心忘形、绝智去虑,才能得到真道。
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表示有步骤地诱导别人学习。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无才,如有所立卓尔。”
孔子的学生非常崇敬孔子。有一次,颜渊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老师善于有步骤地来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做不到。我用尽了自己的才力,才似乎觉得可以独立工作了。”坐在颜渊旁边的一个学生听了也附和着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可雕”意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无法教育、不堪造就。
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u)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一天,孔子给学生们讲课,而宰予却在大白天呼呼大睡。孔子非常生气,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批评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延师教子
这则寓言说明延师教子,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这家主人不仅不尊敬老师,反而想把老师当做奴仆看待,想方设法要剥削他的劳动力。难怪老师最后声明说:“仆实不识一字。”——这实在是一句极其巧妙、极富有智慧的推辞性语言。
此典出自《一笑》。
有一个人想聘请老师教他儿子学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