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是指音与音之间音高的距离,亦即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音阶是以全音、半音以及其他音程顺次排列的一串音。从考古出土的音乐实物看,西安已有史前的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且对音程与音阶有一定认识。如在半坡遗址发现的陶埙,用细泥捏成,保存完整,有一个孔两个音。1977年,经过著名音乐家吕骥先生测定,认为它是中国乐器埙的多体型。当时只有一个小三度的孔,能吹出一个小三度音程:即羽(F)与宫(bA)两个音。据近年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时期众多陶埙的测音结果来看,这些陶埙的绝对音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吹出小三度音程。就是说,都能吹出后来五声音阶中的lado(羽、宫)或misol(角、徵)两个音。“在六千多年前用陶哨所吹出的音程,同今天钢琴上所发出的小字三组F3—bA3在音程关系上颇为接近。”王之初.中国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P54)
半坡陶埙音阶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种音阶形式。有学者利用埙的已知测音资料认为“新石器时代,埙的音阶构成中,邻音音程主要建立在大、小三度和纯五度关系的基础上,小三度音程使用较多,纯五度、纯四度或大二度应次之,这或许反映了先民们对谐和音程的经验性认识并在制埙实践中的应用。”方建军《先商和商代埙的类型与音列》《中国音乐学》1988年4期(P61)“如果的确是经过多次试制之后而产生的音孔位置比较固定的许多陶哨中之一,那么,我们根据这个陶哨所吹出的两个音所构成的音程,可以认为他们当时所应用的音阶存在了一个和我们现代五声音阶中的小三度相接近的音程。就是说,他们当时应用的音阶和我们今天应用的五声音阶有了一个共同的小三度音程”吕骥《从原始氏族社会到殷代的几种陶埙探索我国五声音阶的形成年代》《文物》1978年10期(P54)“陶埙的制作和音阶的发展是感性经验的结果,以实践为基础。其音列多样化、音阶多声化为后世特别是周代钟磬乐音列的设置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与宝贵的经验,并使钟磬乐音列从早期的感性实践中总结出数理规律来。”郭树群《上古出土陶埙、骨笛已知测音资料研究述论》,《天津音乐学报》2008年3期)(P35)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西安古代音乐文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