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乌斯·君士坦丁 (1 / 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
奥利乌斯·君士坦丁
奥利乌斯·君士坦丁,约公元274年罗马古国的君主。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西方奥古斯都康士坦提乌斯与其第一个妻子海伦娜的长子。他出生在米西亚省的奈萨。君士坦丁早年从军,先是在加里留部下参加对萨桑波斯战争,后去高卢,随父转战于不列颠,同加里多尼亚作战。306年夏,康斯坦提乌斯在担任奥古斯都仅15个月后死于约克。君士坦丁被军队拥立为奥古斯都。东方的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也被迫授予君士坦丁以恺撒的称号。然而,君士坦丁为确立其在西方的统治地位,不得不花了6年的时间同其他3个劲敌展开斗争。公元312年,他在罗马郊外战胜劲敌马克森提,胜利地进入罗马,并占有了原属于马克森提管辖的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确立其对帝国西部的统治,成为名符其实的奥古斯都。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帝国东部的统治者李锡尼在米兰会晤,并共同发布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敕令承认基督教徒同其他异教徒有信仰自由的同等权利,并把过去被没收的教堂和教会财产归还给他们。基督教从此成为帝国的合法宗教,变成了国家政权的精神支柱。李锡尼在东方打败了占据小亚细亚、埃及和帝国亚洲部分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达札,控制了东方各行省。至此,整个罗马世界只控制在两个奥古斯都手中。
但是,两个奥古斯都并立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公元314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因边界纠纷而展开战争。李锡尼在班诺尼亚境内和亚得里亚堡一带连遭失败,不得不让出东部的伊利里亚、马其顿、亚加亚等大片土地。这次战争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结果。随后君士坦丁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连年作战,曾经打败哥特人,并允准大批“蛮族”入境以补充兵员。公元22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开始决战,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卡尔西顿一带彻底地打败了李锡尼。李锡尼被送往帖撒罗尼加。第二年,他被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而处死。君士坦丁从此就成了罗马帝国唯一独裁统治者。
恢复帝国统一后,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召开了第一次基督教主教会议,确定正统教义,谴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从思想上、政治上全面控制基督教,使之成为罗马帝国政治统治的工具。但是,帝国的统一以及废弃戴克里先的四君共治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内部分裂的因素。鉴于帝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复杂的政治局势,为加强对帝国的控制,避免皇权旁落,君士坦丁不得不继续奉行共治制,把他的3个儿子任命为恺撒,分别统治帝国的不同区域,君士坦丁二世掌管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康士坦提二世掌管亚洲行省和埃及;康士坦斯掌管意大利、西伊利里亚和非洲。此外,还派两个侄儿——达尔马提和汉尼巴里阿努斯治理较小的地区;达尔马提驻守哥特前线,后者驻守黑海沿岸。君士坦丁只是直接统辖巴尔干半岛和黑海附近,把主要精力放在多瑙河边境上。君士坦丁本想以此来避免皇权旁落,但事与愿违,同许多专制君主一样,只会给他的家族带来骨肉相残之祸。帝国分裂不可避免,内战势必发生,从而加速了帝国社会经济崩溃的过程。
继戴克里先之后,君士坦丁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强化官僚体制,实行文武分治,征收人头税和土地税等。
为加强其君主专制统治,君士坦丁竭力寻找理论根据。继公元313年的“米兰敕令”之后,于公元325年亲自主持召开了尼西亚主教会议,确定基督教为正统教——国教,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精神支柱。此后,他对基督教采取保护的态度,授予基督教会许多特权。例如,免除基督教僧侣个人对国家的徭役义务,主教有权审判教会案件。教会还获得了接受遗产、馈赠购买和释放奴隶等权利。同时,宣布阿里乌斯教为异教,规定基督教徒必须尊奉的信条,即圣子基督是永恒的,与圣父、圣灵是同体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沸腾文学网101d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