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丹青高手祸国佞臣:蔡京
传说北宋佑陵年间,江南有一位僧人,法名妙应,能预知人的前途。一日,他游至钱塘县,突然造访其县尉的府第,写下一首诗云:
相得端明似虎形,
摇头摆脑得人憎。
看取明年作宰相,
张牙劈口唤众生。
又在其下写道:“众生受苦,两纪都休。”
这些话在日后得到了应验:当时的钱塘县尉就是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代奸相蔡京。他一生投机钻营,翻云覆雨,作恶多端。荒淫腐朽的昏君宋徽宗在他的辅佐下,其腐败统治达到极致,最终断送了北宋的江山。
1.费尽心机,谋得相位
蔡京字云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生于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据《曲洧旧闻》载:其父蔡准少年时,每次出门总看见有二人立于自己的马前,问左右随从,他们却都答曰未有所见。蔡准十分恐惧,认为定是有冤魂缠身,可用尽千方百计也不能将那二人驱走。直到蔡京、蔡卞兄弟先后出生,那二人才随之相继消失。可见他们兄弟生来就是不俗之人。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中进士,被派往南方,任钱塘县尉。不久,他奉旨出使辽国,回朝后升迁为中书舍人,后改任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蔡京初入仕途时,正值王安石变法的高潮时期,为了能尽快得到提携,他跻身于变法派。可惜好景不长,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宣仁太后极为反对变法,掌权后,立即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一反神宗的做法。她起用顽固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为相,蔡京见机,马上摇身一变,反戈一击。司马光上台后,便下令天下各郡县要在五日之内变雇役法为差役法。由于时间太过紧迫,许多官员都未能照章完成。惟独蔡京一人接令后“雷厉风行”,按照规定的期限在他所管辖的开封府内“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见《宋史》卷472,《蔡京传》。事毕,司马光大为高兴,赞叹不已。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蔡京所愿,他的投机之举引起他人的不满,御史、谏官们纷纷上书,弹劾他“挟邪私法”,不可重用。司马光想提拔他的意图也只好作罢。不久,蔡京被逐出京城,贬到地方。
变法派与顽固派的较量一直未有停歇,到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变法派再次占居上风。是年,宣仁太后病逝,哲宗亲政。哲宗想继承先父变法之志,故任命变法派主要人物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二度变法,为了不重蹈覆辙,章惇更是前思后量,绞尽脑汁。他专门设置了讲议司,召集一批官员共商变法大事,无奈众说纷纭,久而未决。时蔡京在朝中任代理户部尚书,见章悖正为此事而烦恼,便建议道:“套用熙宁旧法即可,何需再议?”这话正合章惇之意,于是差役法又被易为雇役法。是实行旧法还是新法,司马光和章惇二人的做法完全相反,而蔡京善于见风使舵,竟使司、章“两人相倚以济”。见《宋史》卷472,《蔡京传》。其实,他无所谓支持变法亦无所谓反对变法,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一个“权”字——惟权是营。不久,蔡京因此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按古制,翰林院中只有资历最深者才可被授予学士称号,一旦成为学士,则有人相之望。蔡京担任这一职务,不禁为自己的仕途充满光明而窃喜。谁知不久文及甫案发生,圣上闻知龙颜大怒,命蔡京对此案严加审讯。蔡京欣然受命,摆出一副“无私”的铁面,乘机对自己的政敌大打出手。迅速将宦官张士良逮捕,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同时还多方株连,被治罪的人达数千之众。办完此案后他甚是得意,以为此举可取悦龙心,自己离升迁之日不远矣。始料不及的是他的举动过于飞扬跋扈,引起朝中另一大臣曾布的妒忌与不满。曾布向哲宗密奏曰:“今蔡京之弟蔡卞已经执政,故京不可同升,但进承旨。”蔡京的希望再度落空,只任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之上。不过这一次,蔡京失中有得,总算是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
及至徽宗即位,蔡京又遭贬,被命出知太原。接令后,他慌忙求助于太后。幸亏太后出面说情,他才得以留在京师编国史。哪知几个月后,又有谏官上书抨击他交结宦官,“交谈其恶”。这次连太后也爱莫能助了,蔡京不得不极不情愿地再次出京,闲居杭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