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101du.net

贺龙

贺龙(1896~196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原名文常,字运卿(qing)。湖南桑植入。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6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湘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参与领导创建晋绥(sui)抗日根据地。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9年6月9日逝世。1982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为他平反。

重情义的元帅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人民军队的主要将领之一,新中国元帅。贺龙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在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是这样,入党后还是这样,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高级领导和元帅后仍然是这样。

1950年2月25日,大西南解放后不久,青年刘冠群来到成都四川省委所在地,盼望早一刻见到贺龙。刘冠群的父亲叫刘达武,农民出身,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阳红军时期的战役(yi),负伤回家后,生活困难。当贺龙知道老部下的孩子来了,马上叫人去请刘冠群。

刘冠群上楼后,一眼就认出了常在照片上见到的贺老总。他激动地深深鞠(ju)了一躬(gong)。贺龙已经快步赶到他身边,一把拉住他,上上下下地打量:“像,鼻子眼睛都像你父亲……就是身体没他那么结实。”贺龙仔细询问了刘冠群的情况,又问起了老部下刘达武现在的状况。当听完刘冠群的话后,贺龙将头微微仰起,望着天花板慢慢地、慢慢地吸烟,他的眼神有一些忧虑,声音也变得低沉沙哑:“北伐的时候我们打公安县,打输了。部队整顿了3个月。周逸(yi)群抓政治,你父亲练兵,我们的部队就大变样了。去打宜昌,吴佩孚的兵比我们多,枪比我们好,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我们一个师就把宜昌拿下来了。那一仗缴(jiao)的枪,每个兵扛一支都扛不完。你父亲是团长。”贺龙停止了回忆,对刘冠群说:“你父亲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功不可没。我派人去看望他,叫当地政府照顾他。”

贺龙也早为老战友的孩子想好出路。他把成都革命大学的校长请了来,把刘冠群送去革命大学学习。送别时,贺龙握着刘冠群的手一再嘱咐:“要好好学习,要常给你父亲写信,告诉他,我想着他哩,我们会见面的!”此后,贺龙多次给刘冠群去信,关心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多次给老战友刘达武去信,带去关怀和问侯。

穷苦的农家弟子

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贺文常,字云卿(qing),参加革命军后改名为贺龙。贺龙的父亲小时候就开始学手艺。他学得一手好裁缝,同时,继承祖上习武的传统,练得一身好武艺。长大之后,他靠着种地兼做裁逢,勉强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贺家是个大家庭。贺龙出生时,已经有了三个姐姐。后来妈妈又给他生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全家祖孙三代共11口人,主要靠0.2顷(qing)薄田和一个裁缝的收入维持生计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

贺龙出生的年代,正赶上湖南连年发生水灾和旱灾。整个湖南西部地区到处都是灾民。贺龙从出生到五六岁,没吃过一顿饱饭。他们兄弟姐们穿的衣服也很差,尽管父亲是裁缝,可再好的裁缝没钱买布,也做不出新衣服。

全家人一方面拼命劳动,能干活儿的都要找活儿干;另一方面是节衣缩食节衣缩食:省穿省吃,泛指节约。即使如此,也是朝不保夕。有一年,贺龙家因向一户地主借了一点钱,原本指望到秋天收了稻谷换点钱把债(zhai)还上。可是,遇上天灾,庄稼颗粒无收,原来的债没还上,加上很重的利息,债务更加沉重。家里再没有别的东西了。于是,贺龙的父亲不得不去给人家当长工来抵债。

父亲在地主家干了一年活儿,仍然还不清债。苦水里成长的贺龙,虽然营养不良、身体很瘦,但有一般的苦孩子所没有的精神。他两只眼睛不大,却很有神。尽管经常吃不饱饭,但是,他从来没表现出弱不禁风弱不禁风:瘦弱得经不起风吹。形容身体极为虚弱或娇弱。的样子。他精力充沛,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祖父在贺龙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教他习武识字。童年的贺龙很听话。祖父教他练武,他一招一式,认真模仿;教他认字,他跟着认认真真地念。聪明的贺龙给爸爸带来了不少欢乐。

眼看贺龙到了上学的年龄,祖父想:要想孩子将来不受穷,不被人欺负,光有勇力不行,还必须有文化。可是,家里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个很少求人的倔强老人,为了孙儿的前途,竟然亲自出面央求族长,请他允(yun)许把贺龙送进族人办的私塾(shu)。族长同意了他的要求。就这样,贺龙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贺龙的父亲也对他抱有很高的希望:他是贺家的长子,将来要担当养家的重任。父亲觉得自己是个裁缝,儿子跟着学手艺既不用交学费,又可帮助自己干一些活儿。所以,在爷爷教贺龙习武练字时,父亲却坚持让儿子学裁缝。贺龙是个听话的孩子。不管是学武术还是学裁缝,他学得都很认真。可是,在私塾学堂,就另当别论了。

当时的私塾先生教学方式很死板,主要是死背硬记,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老先生讲课,就是照着书本念一遍。先生念书的技巧是摇头晃脑地唱。他唱上两三遍,就让学生跟着唱,一起唱三五遍之后,就由学生自己去背了。学生们并不怎么理解书上的内容,先生也不讲解。

童年的贺龙,聪明机灵,很喜欢认字,也听话。凡是讲到的事情,他都认真听并自觉遵守。可是,对于老先生那闭着眼睛唱书的讲课方式,他很反感。特别是不知道书上讲的是什么,硬是让大家背,他接受不了。私塾先生最恨不顺从的孩子,于是,谁不低头,就专门收拾谁。越是这样,贺龙的反抗意识越强,越是反抗,就越容易遭先生毒打。

为了逃避毒打,他开始逃学。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就这样被浪费了。在童年的私塾学堂中,贺龙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胆大正直的乡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如见雪来

杨溯

志怪书

金色茉莉花

阵问长生

观虚

奉旨成亲

其君折枝

席卷天灾

黄小婵

九章吉

明月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