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完成首次发射任务 (1 / 1)
马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沸腾文学网101d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6章完成首次发射任务
1969年3月18日,“东风一号”火箭总师任新民率队来到了发射场。
从4月8日起,基地官兵与航天部试验队进行了80多天的合练工作。
通过这次合练,既很好地完成了火箭与发射系统的协调工工作,同时,对发射指挥员和操纵人员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8月27日,第一枚供预期飞行试验用的两级火箭竖在了55米高的发射架上。
当时,国际形势十分紧张,火箭刚刚竖起的当天,便惊动了美国和苏联。与此同时,一直紧紧注视着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动态的日本,也高度紧张、瞪大了眼睛。
9月初,火箭开始通电,进行垂直测试。但出厂前测试时还好好的陀螺仪表突然一下子乱了套,无论怎样查来查去,就是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一眨眼20天过去了,毛病还是查不出来,任新民只好报告北京,请求设法解决。
9月26日深夜,钱学森赶到了发射现场,亲自观看在真空箱中复现故障的试验。看着看着,钱学森突然笑了起来,说:“同志们,是没有憋住气呢!”
原来,是火箭试车后,在加强仪表刚度时,设计人员忙中出错,不小心顺手将系统出口处的“定压活门”给撤掉了。
因此,火箭来到海拔较高的发射场后,由于外界气压低,陀螺仪表未能节流,自然一下便乱了套。
陀螺仪表的问题得以解决后,发射随即转入正常。此前,基地大大小小的导弹,虽然已发射了数十枚,但对这次发射依然十分紧张。
因为这是一枚两级火箭,发射若是成功,“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便可以正式实施发射,或者说发射卫星便有了可靠的前提。
而且,从当时的技术准备情况和工作进展速度来看,中国完全有可能赶在日本前面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但是,如果这次发射一旦失败,那“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计划只得推迟甚至停止。而日本趁机抢先于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便会成为可能。
1969年11月15,即临近发射的头一天,为慎重起见,周恩来还专门将任新民和几位主要设计人员用专机从发射场接回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听取情况汇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