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是人的本性” (1 / 2)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
“求知是人的本性”
在柏拉图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和同伴们从雅典启程,东渡爱琴海。
在爱琴海飘泊了数天之后,到了阿塔尼斯,赫米亚斯用很高礼仪来接待亚里土多德一行。赫米亚斯对亚里士多德尊重而恭敬,因为当年在学园时就是好朋友,赫米亚斯还听过亚里土多德讲课。赫米亚斯本人既是马其顿的朋友,又是哲学爱好者,对亚里士多德的学问和为人从来就是非常敬仰和钦佩的;阿塔尼斯又与亚里士多德的家族有渊源关系。由于这许多原因,赫米亚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到来显得特别高兴。
有一天,赫米亚斯专门宴请亚里士多德。他要把自己的侄女琵蒂亚斯嫁给亚里士多德。琵蒂亚斯是一位年方20的女孩子,颇有小亚细亚人的风情美貌。亚里士多德高兴地答应了。这位学究先生今年37岁了。他对此还有一番讲究。他从生物学原理出发,研究了男女生殖能力和种族繁衍的关系,认为男子最佳结婚年龄就是37岁,然后娶一个20来岁的少女作妻室是最理想的婚配,既有益于男女健康,又能使后代更为强健。
赫米亚斯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一个书呆子,什么事情到了你的手里,都有一套理论。”
亚里士多德结婚以后,夫妇相敬如宾,感情很深。亚里士多德长期过着紧张而寂寞的书斋生活,现在远离正在动乱喧闹的雅典城邦,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城,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和温柔体贴的妻子,日子过得平静和美,精神上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和宁静。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基本思想,认为人天生有所不同。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就像灵魂与躯体一样,应该是灵魂统治肉体,理性统治情欲。有的人赋有理智和远见卓识的才能,生来就是主人;有的人有一副强壮的体魄,可以从事体力劳动,天生就是奴隶。
他对琵蒂亚斯说;“我详细考察了男女的区别,男子天生比女子强壮,而女子天生柔弱,所以,男人领导,女人被领导。这个道理也同样必然地适用于整个人类。”
琵蒂亚斯说:“亲爱的丈夫,你就是我的主人。我将终生侍奉你,为你生儿育女,做你的好妻子。”
亚里士多德这种主张今天看来当然是过时了。但是,这个平时耽于沉思的学者对妻子却充满热情和挚爱。后来昆蒂亚斯生了一个女孩,取母名也叫琵蒂亚斯。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对动物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最为出色。
公元前347年至公元前335年,他在爱琴海岸进行了动物学和生物学的研究。
在广泛研究动物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写了一本专门的著作《动物学研究》,在这本著作里,他提到了500多种动物,其中有50多种是经过他解剖的动物。
他的研究态度十分认真,观察十分仔细,书中有一段描写章鱼的文字:
章鱼把它的触肢既用作脚也当作手,它用两只位于它口腔上的触肢抓食物。在液囊前端和触肢的上方有一个空管。章鱼用这个空管排出摄食时从口中进入液囊的海水,并通过它放出默汁。章鱼按照那称为“头”的方向伸开一条腿作斜向运动,当它以这种方式游动时,它能看到前方(因为它的眼睛在顶上)。它的嘴在尾部。只要这种生物还活着,那么它的头就是坚硬的,好像膨胀了一般。它用触肢的下方捕捉和保存物件,腿脚之间的薄膜是完全伸展开的。
这段描写简直把章鱼写活了。
亚里土多德为了研究得准确,还经常做实验。
一次,他把同一天下的20几个鸡蛋放到母鸡身下去孵化。每天,他从孵蛋的母鸡身下拿出一个鸡蛋,把它敲开,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这样,一天天加起来,他就有了一套从鸡蛋到雏鸡的发展变化的完整记录。
就这样,亚里士多德凭着他惊人的毅力和科学的态度,对动物学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难怪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
林耐(瑞典生物学家)和居维叶(法国生物学家)是我所崇拜的两尊不同的偶像,然而比起亚里士多德,他们不过是小学生而已。
他对遗传学上的一些根本问题也有观察。有一个爱里斯地方的女子,嫁给一个黑人,所生子女都是白种人,但到了第三代,黑种又出现了。亚里士多德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他一直在思索黑种的质素在第二代时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自然界的无穷奥秘使他心醉神迷。他由此渐渐悟到一个道理。他把世上各种各样生物,依据复杂程度排成一个长串,就可以观察到:随着动物身体构造的复杂,运动方式的增多,生物的智慧也相应增进。同时,分工渐趋专门,神经系统出现了大脑显著了,生物的心灵渐渐能控制环境了。这种从最低级的有机体进步到最高级的有机体,亚里士多德不只作了描述和探讨,还用科学方法作了分类。他把生物分成植物、动物和人,把动物分成有血和无血的两种,继而又细分为属和种。他认为,胎生是最完美的动物,人又是其中最完美的。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
有些人讥笑亚里士多德把精力放在观察研究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身上,不做思想哲学研究,甚为可惜。因为当时人们把后者看得最为神圣。
亚里士多德回答说:“我讲一个小故事给你们听。有一些陌生人去拜访希克利特斯,看到他正靠着厨房的火炉取暖,他们停住了。希克利特斯说:‘不要怕,请进,这里也有神明。’我们对每一种动物的研究也应持同一态度,没有必要感到羞愧。因为在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有其天性及美。很明显,自然界中的一切没有一样是偶然发生的,都是有目的的,为了某种目的造成美的事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