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1 / 1)
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最新章节。
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孟子在四十二岁以前,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四十二岁以后即周游列国,跑遍邹、滕、魏、宋、齐、鲁等国。宣扬仁政学说。儒家学说主要是宣扬礼乐与仁义。孟子把孔子的仁学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去,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成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为了维护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他在政治上,提出“效法尧舜先王”,“省刑罚”;在经济上,提出恢复西周的“井田制”,“薄赋敛”;在军事上,提出“仁者无敌”,“得道多助”;在教化工,主张“修其孝悌忠信”,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所说的王道,就是指“仁义”;他所说的霸道,就是指为争私利而采取的恶劣手段,当时主要指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孟子看到春秋以来的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感叹“春秋无义战”。他指出,国君只有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结束兼并战争,保护百姓,使其安居乐业,才能巩固自己的王位。孟子曾经劝说滕文公实行仁政,而要行仁政,必须从划分整理田界开始。他所说的“井田”,每一井田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其余八百亩分给八家作私田。这八家农民先把公田耕种完毕,再去料理私田。这样公田有人耕种,私田有人管理,人民的生活就会安定下来。时代在前进,孟子这一主张是保守的。
孟子还给梁惠王(魏国的国都从山西的安邑迁到了河南的大梁之后,魏惠王又称梁惠王)设计了一幅“王道乐土”的蓝图,如果每家分到五亩地的住宅,周围种植桑树,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棉袄。鸡、狗、猪这些家畜家禽,每家都有精力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他们的生产不受到妨碍,这样,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然后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导他们,那么,人人就都会敬老尊贤,为老年人服务。这样,天下的百姓不就安居乐业了吗?
孟子曾经告诫齐宣王说,如果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扩张国土,与别国结仇,使人民受害,那就好比是“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孟子反对兼并战争,并不是反对天下统一,他认为“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天下,这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孟子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教训时,提出一个脍炙人口的学说——“民贵君轻”。孟子主张“民本”说:这是他学说中最光辉的论点。他不赞成君位世袭,而提倡尊贤禅让,他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主张让贤与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象舜和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的贤相)这些圣君贤相,往往是从那些出身卑微、并经过实践磨练的人中间选拔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什么“王公大人骨肉之亲”。在孟子看来,圣人同丘民同样是人,这种主张人格平等的观点,是值得称赞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