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1 / 1)
伽利略: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伽利略(1564—164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生于意大利因斜塔而闻名于世的比萨城。出身在贵族家庭里的伽利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亲是有名的音乐家、杰出的数学家,同时还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伽利略11岁时就被送到佛罗伦萨附近的法洛姆博罗莎经院学校,接受古典教育,17岁时又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在学校里伽利略不满足于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局面,他思想活跃,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于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人们一般都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而伽利略却能从捕捉到的现象中得到重大的发现。
有一次伽利略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看到教堂里悬挂的吊灯被风吹得摇来晃去。吊灯的悬绳都一样长,由于悬挂的位置不同,它们摇摆的幅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但往返的时间似乎都一样。于是他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来计时,果然证实了吊灯每摆动一次所需时间确实是相等的。这叫做摆的等时性。正是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后来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才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挂摆的时钟。
由于家庭的变故,伽利略不得不中断学业。在校期间激发起来的对数学和物理学的求知欲望这时更加强烈地吸引着停学待业在家的伽利略。他刻苦研读了从各处搜集到的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一些人的著作,学习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一些物理实验、机械制作的方法。其中关于阿基米德给国王测定金冠的故事使伽利略对合金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1586年发明了一种测定合金比重的“小天平”,还写了一篇讲述小天平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论文《小天平》。在此期间伽利略还完成一篇题为《论固体重心》的论文,论述了物体的重心和力学方面的问题。
由于伽利略才华毕露,1589年没有获得过任何学位的伽利略受聘重返比萨大学任数学教授。伽利略除了尽心尽力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充分利用学校里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自由落体问题。传说中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轻、重两个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实验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虽然后人对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同时着地,即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这一事实,却是由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的。
1592年伽利略又来到了位于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同时主要从事力学研究,在物体的斜面运动和抛射体运动方面又作出了重大的发现。伽利略用一个中间开槽的10米长的光滑木板作为斜面,让球在槽内可以自由滚动,记录下球从不同高度的斜面滚下所需的时间。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伽利略总结出物体作斜面运动时的一些重要原理。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伽利略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将其概括为有名的惯性定律,成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中的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兴趣很广泛,亲自动手是他的一大特点。学过医学的伽利略对如何测量发烧病人的体温也很关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之后,1593年他发明了空气温度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