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沸腾文学网101d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津外围的震撼
天津外围的黄土地上留下的象征这座名城即将苏醒的第一行脚印,是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踩出来的。他们的第一个落脚点:宝坻县。
至此,攻打天津的战斗揭开了序幕。指战员身上还带着辽沈战场上的烟尘,耳中还留着辽河岸边的枪声。那是一个多么突然却是令人兴奋的时刻:他们正在沈阳以南的海城、牛庄举行庆功祝捷大会,就接到了中央军委关于“入关配合华北人民解放军全歼华北蒋傅军”的命令。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先后宣读命令,讲了话。自然极了:一个战役的终点成了另一个战役的起点。祝捷会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出征动员会。
入关的路弯弯曲曲,卷着风雪,裹着尘烟。
天津郊外。陈长捷的部队把守着每一个入城处。到处是战壕,到处是枪口。
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新的任务:攻占天津周围的敌人要点。
全纵队兵分3路,有时偷袭津南,有时进攻津西;这刻开往津东,下刻又奔向津北;你走了我追着打,你来了,我躲着走;你驻下来我骚扰,你反击我撤得无踪无影……把陈长捷精心布置的驻防区戳得千疮百孔,鱼网一般。
这就是毛泽东早期创造的游击战在平津战场上的灵活使用,它给敌人制造了一个无际的虚静空茫,让他们总徘徊在梦与醒之间。说梦,似醒着。说醒,又似梦中。
敌人的要点一大片,但攻克后能致敌人于死地的只有3处:杨村、白塘口、军粮城。打蛇要打七寸,全纵队集中了精锐兵力,攥成拳头,专打“七寸”。
杨村是连接北平和天津的一个纽扣。它位于天津西北25公里处的平津铁路、公路干线上。敌人出进天津,解放军进攻天津,无不在此落脚。因此,谁都想得到这枚“纽扣”。
杨村的守敌是新编一O五军的1个师及2个团。这之前,他们对这个要塞一直是死守不放。奇怪的是,当八纵队某师赶到杨村后,他们不战自退。运载着敌兵的列车眼看就要启动。
敌人逃跑,说明他们心虚胆怯,难以在杨村得势。就攻它这个虚,就打它这个怯。部队散开,占领有利地形,包围列车,攻击摧毁。列车瘫痪了,敌人纷纷从颠覆的列车里跑出来,乱成一团。但是,他们很快就清醒了,进行反击。
杨村车站上的激战白热化。敌人毕竟对杨村熟悉,理所当然地找到了反击解放军的有利地形。
对峙。谁也难以在短时间里吃掉对方。
五连副排长李庆春抢先领受了打开缺口的任务。他率领全排旋风般闯进敌群,占领了阵地。
敌人连续5次组织2个连的兵力向李庆春排反扑。有三分之一的同志牺牲在阵地前。
惨重的代价铺下了向敌人冲杀的通路。主力部队踏着这条通路冲了上去。凭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很快将敌阵地剁成了一块一块的碎片,分而治之,包抄碎取。
敌人仍在垂死反击。
双方打得都很艰苦,枪管红了,刺刀弯了。整整3小时,激战才见分晓。杨村守敌全部被歼,少将师长宋海潮被生擒。
当宋海潮被押到杨村街道上时,群众轰动了,那是欢呼,也是发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拦住了解放军的一辆炮车,让炮手下来,他指指点点地说:
“造孽呀!镇上的百姓被这些没人心的东西都给整苦了。他们罪有应得。”
这时,宋海潮刚好从老头身边走过。这位师长不敢抬头,他害怕押他的战士的目光,也害怕老头以及千百个杨村百姓的目光。就在前天以至昨天,他还神气十足地出现在这些老百姓面前,吆喝着他们出人、出粮。
老头咳了起来,猛咳不止。一个梳着两条油黑大辫子的姑娘走过来,扶住他。老头的手搭在姑娘肩上,一步一颤地向一间半倒塌的房子走去。那儿是他的家。
姑娘不是老人的孙女,更不是他的女儿。她是老人保护下来的一个陌路人。半个小时前,当一伙敌兵紧追不放这个姑娘时,老头突然挡住了敌人,伸开双臂挡着……
于是避免了一场罪恶的惨剧发生,老头却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一顿毒打。他走路更颤颤巍巍了。七十多岁的老人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汉风烈烈起南洋》《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炮灰的人生2(快穿)》《无限旅游团》《圣拳!》《华娱调教师》【燃文小说网】《官人官色》《三塔游戏》《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