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激励抗战精神的爱国音乐家 (1 / 1)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
聂耳:激励抗战精神的爱国音乐家
聂耳,原名守信,号子义,1912年2月15日出生在云南昆明市一个中医家庭。聂耳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一天不如一天。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非常聪明,凭着跟丈夫行医积累的经验,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勉强养家糊口。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酷爱滇剧和花灯,一支简陋的竹笛也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他母亲会唱许多优美的云南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总是让小聂耳着迷。虽然此时的聂耳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幼童,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的蔡锷。蔡将军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
1917年,聂耳入小学念书,十分刻苦用功。他10岁就学会了拉二胡、小提琴,弹三弦和月琴,开始显露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读书期间,聂耳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活动,而且是骨干和组织者。他们不仅在学校演出,还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演出活动。
1924年,13岁的聂耳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里无力负担他的学费而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还曾写过一篇《我之人生观》,谈到自己将来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地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这在同龄人中间是个很了不起的抱负。
16岁那年,聂耳终于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来报考黄埔军校不成,又被军队遣散,无奈之中才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尚武的精神、爱国的热忱,始终根植于聂耳心中。1928年,聂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利用这年的暑假,和“玉溪青年改进会”的会员专程回到家乡,举办游艺晚会,演出了《高矮人对话》、《卖花姑娘》、《孔雀东南飞》、《雨夜》、《送别》、《佳雀》等一批新剧和器乐协奏等节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