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101du.net

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太空宇航知识篇(一)》最新章节。

美国的得意之作——“阿波罗”载人登月

“阿波罗”计划

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三个“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硬着陆月面,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遨游太空一圈返回地球。尽管美国也获得两个“第一”(1960年4月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入轨,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与前苏联对比之下,显然在刚起步的空间技术上落后于前苏联。因此,美国上下深深感到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1961年4月22日加加林上天之后,美国就提出了赶超前苏联的口号,下定决心要显示一下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力。肯尼迪总统和约翰副总统召开科学顾问与专家会议,讨论“在俄国空间科学技术走在前面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并让与会专家们在1961年4月29日以前回答登月的可能性问题。

专家中只有布劳恩按时撰写了一份“载人绕月飞行与登月”的报告。1961年5月5日,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乘“水星”号宇宙飞船成功进行了亚轨道飞行,证明美国具备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完全采纳布劳恩的设想,庄重地向世界宣告:8年后让美国人登上月球!这就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出台经过。美国政府除任命布劳恩为科学顾问外,还把这一重大空间计划交给他负责。在肯尼迪空间飞行中心人口处竖立着一尊肯尼迪总统半身铜像,下面镌刻着:“我相信,国家用10年时间即能达此目的!把人送上月球,并让他安全返回地球。”宇航局于t967年7月19日用加大推力的“德尔他”火箭把一颗“探险者35号”卫星(1四千克)射入月球轨道,近月点804千米,远月点7400千米,倾角147°旨在测量月球空间辐射,证明月球空间几乎完全无磁场、无辐射带或无电层启迹象。

前苏联成功地进行人类第一次宇宙飞行以后仅仅一个月,美国就决意要把人送到月球上去。

1961年5月25日,美国宣布:要在60年代结束以前把人送到月球,并且平安地返回地面。

人类登月旅行的计划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来是1960年7月29日的事情。在制造商代表云集的会议上,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名叫“阿波罗”的新计划,提出了“‘水星’飞船以后,将以人类的登月作为奋斗目标”的新设想。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太神阳”掌管诗歌、音乐和医学,和月亮女神阿尔特米斯是双胞胎,所以取这个名字作为登月旅行计划的名称。但是究竟用什么办法把人送到月球上去呢?这在当时还没有决定下来。宇航局讨论了三种办法。一是使用超大型火箭,径直飞往月球,直接着陆;二是把宇宙飞船分做两部分,分别发射到环绕地球的卫星轨道上,由宇航员把它们组装起来,奔往月球;三是飞船从环绕月球的轨道上发出渡船,使它在月面上软着陆,这就象大轮船在海洋中由小艇去靠岸跟码头联系一样。1962年7月11日,美国宇航局决定采用第三种办法——“渡船方式”,因为从时间、经费、实现的可能性等方面看,这个方式是最有希望的。

飞行的方式一经决定,相应地,火箭的大小、发射场的规模、宇宙船的形式等也就决定下来了。美国开始向着1969年年底这个带有限期的目标行动。从这时开始,仅仅有六年多的时间了。

作为发射用的火箭,研制了“土星5号”。这种火箭,直径是10米,高度包括“阿波罗”飞船是110米。

“阿波罗”飞船(左)和“土星”5号火箭(右)第一级火箭用煤油和液态氧作推进剂,火箭的燃料槽大约可以分别容下三台大型卡车,里面装有相当于4000桶容量的煤油(每桶容量200升),这些煤油用在大型喷气客机DC8上,可以在上海和旧金山之间往返六次多,但是用在这个火箭上只够燃烧2分半钟。

第二级、第三级火箭使用比煤油更有效率的液态氢作为燃料。火箭的总重量大约是2700吨,第一级火箭的推力大约是33320千牛,第二级推力大约是4410千牛,第三级推力大约是980千牛。

“土星5号”火箭在1967年完成试制,当年的11月9日进行发射,取得成功。

载人登月前的勘查工作

虽然在初期探月时向月球空间发射了一些探测器和着陆器,发回大量图片及资料,但还缺乏这样的资料:应在何处着陆?怎样选择着陆点?着陆地点月面地质结构如何?为此目的,美国航宇局在人未登月前首先采用两种方法勘查月面:一是发射7个“勘查者”飞行器;二是发射月球轨道器,通过绕月飞行拍照和实地收集资料,科学家们才能提出登月具体步骤。

美航宇局1966年5月30日用“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发射的“勘查者1号”(995千克)成功地软着陆月球,在月面停留碉,其中两周在月面的夜间停止工作,总共向地球发回11237幅图片,几乎都是高分辨率和采用滤光器的彩色照片。“勘查者2号”因登月的三台微调发动机中一台未能发动而失败。1967年4月17日,“勘查者3号”(1035千克)在月面白天拍照,向地球发回预着陆点及其周围地形的约6300幅图片,使用飞行器携带的铲斗挖掘土壤,深度18厘米。通过观测和读数显示,月面土壤类似地球的湿海滩沙;这就足以保证人及其着陆器降落。“勘查者4号”飞向月球途中逃之天天。1967年9月8日发射的“勘查者5号”(1005千克)软着陆,进行了a辐射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照射土壤,首次测量月球土壤组分。1967年11月7日,“勘查者6号”(1008千克)软着陆后,发回18006幅电视画面,并作了第一次土壤化学分析。1986年1月7日离开地球飞奔月球的“勘查者7号”,与前几个取样飞行有所不同,它是专为在赤道降落地点勘测而设计的,它落在月球南部高地内蒂科火山口外面,发回21000幅图片。“勘查者7号”实地调查了“阿波罗”飞船登月点和具有代表性的月面,证明勘查的一些地区有足够的支撑硬度,可以保证载人“阿波罗”飞船的月球舱降落。照片还表明月面有少量的碎石,可能妨碍载人着陆,这些情况对“阿波罗”飞船降落极为重要。载人“阿波罗”飞船登月的最后准备阶段,是从月球赤道上空对一个实际地点详细查看。载人“阿波罗”飞船可能降落范围约为41500平方千米,为此,美航宇局准备了5个月球轨道器。月球轨道器研制任务同“勘查者”飞行器任务同时进行,相互补充。

月球轨道器在飞向月球途中用自己的推进系统前进,中途修正,进入月球轨道后开始绕月飞行。最初轨道是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飞行几天后,在准备照相时再降低至近月点约50千米,以获取良好图片。每一个月球轨道器带有的米胶卷,可拍210幅照片。拍摄后,经轨道器的化学处理系统使胶片显象,每隔40分钟向地球发回一次图片。

1966年8月,用“宇宙神—阿吉纳”火箭发射了第一个“月球轨道器1号”(385千克),飞人月球轨道的参数是:近月点40千米,远月点1865千米,倾角12°。由于轨道器高分辨率照相机出了问题,只有中分辨率照相机工作正常,共完成70%的高空照相。1966年11月6日发射的“月球轨道器2号”(390千克),近月点40千米,远月点1845千米,倾氟11°,向地球发回184幅电视画面,画面中有13个备选的“阿波罗”飞船着陆点。1967年2月5日“月球轨道器3号”(385千克)进入月球空间后轨道参数是:近月点40千米,远月点1845千米,倾角21°。在轨道器上的胶卷推动电机失灵后,还向地球发回184幅图片,其中有10幅可以确定载人“阿波罗”飞船着陆点,加上“勘查者1号”给出的一个地点,就基本完成了载人“阿波罗”飞船登月活动最初的勘测目标。1967年5月4日“月球轨道器4号”(390千克)和1967年8月“月球轨道器5号”(390千克)相继飞进月球极区轨道,拍摄了月球两极地区照片。前轨道器胶片模糊,也发回163幅图片;后轨道器向地球传输213幅图片。这两个最后月球轨道器拍的图片覆盖了99%的月面。

美国的第三代宇宙飞船

“阿波罗”计划的宇宙飞船是继“水星”、“双子”两飞船以后美国研制的第三代宇宙飞船。它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在发射的时候还在指令舱上安装紧急脱险用的火箭。

指令舱是三名宇航员在飞行期间居住的地方,备有宇宙飞船全部的操纵、制导等指令装置。登月旅行结束以后,在飞船的各部分中,返回地球的,只有指令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云鬓楚腰

白鹿谓霜

换巢鸾凤

不止是颗菜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女王不在家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带枪出巡

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