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沸腾文学网101d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有事
指先秦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这类官名在甲骨文卜辞或商代铭刻中均不见,似为周人特有。据《诗·大雅·繇》记载,周人在岐山初创基业时即已有司空、司徒之类的官职。《尚书》的《牧誓》、《梓材》等篇,都提到司徒、司马、司空。“三事”则出现于《立政》,在《诗·小雅·十月之交》中作“三有事”。据《毛传》解释,三有事即三有司,三有司指三卿。三有司在铜器铭文中颇为常见。西周铜器铭文中司徒多作司土,司空皆作司工。
司徒之职掌是管理徒众和土地,司马主管军事,司空主水土。因“吏”与“事”古相通,三事在有的古书中也作“三吏”,如《逸周书·大匡》有“三吏大夫”,《左传》记固定王派“三吏”去优礼晋使。三事是周王室中的三个主要官职,总管内服(即王畿,四方诸侯称外服)庶政。此外,当时在军中或贵族家中都设有司徒等三官,铜器铭文中常可见到此类例证。
春秋时,侯国的官制中仍有司徒等三官,但不复见“三事”之名,当和官制变化有关,即朝中重臣已不止这三种。另外,司徒等官在各国的地位也不一样。鲁国的执政三卿中,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其他各国很少与此相似。宋国有时以大司马为六卿之首,有时以司城(即司空,避武公讳改)为执政。与宋为邻的曹国也有司城听政之例。晋国因僖侯名司徒,故无司徒之官。楚国的官制与中原诸国尤为相异,以令尹、司马为执政。春秋时司徒等官名之前也有加一大字者,如宋、楚有大司马,宋、鲁有大司徒,晋、郑有大司空。宋的司马与大司马并列于六卿,可知两官虽有差异,但俱属显职。楚、曾两国在司马或大司马以外,又有左司马、右司马,两者当为司马之属官。在军队中也设有这一类的官,如晋军中有司马、司空,是较军尉为低的官职。齐有锐司徒、辟司徒,是专管锐利兵器和堡垒的官吏。贵族家中之家臣也有司马之名,如鲁国叔孙氏有司马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