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
行台
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于其驻在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曹魏甘露二年(257),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尚书仆射陈泰、中书侍郎钟会等以行台随从出征。西晋永嘉之难,尚书令东海王司马越率军讨伐石勒,表以行台随军。自后尚书省长官出征或出镇,随军衙署称为行台。北魏天兴元年(398),魏道武帝拓跋土圭攻占河北诸州,以都城远在平城,不易控制,于邺城、中山置行台,令尚书令秦王拓跋仪镇守。北魏行台成为皇帝派出的特使,下置僚属,指挥军事,不常设,不管地方民政。熙平元年(515),北魏军攻寿春,以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别置行台,节度诸军。皇帝委派尚书出使,巡视边境,亦称行台。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以北方贫困,令尚书左仆射源怀为行台,加使持节的称号巡行北边六镇和恒、燕、朔三州。正光五年(524),六镇、关陇起义相继爆发,北魏政权复诸道行台,指挥镇压各地起义军。遣尚书仆射元义为西道行台,讨伐关中莫折念生起义。元义病重,以萧宝寅为西道行台、大都督,自关以西,皆受节度。孝昌元年(525),以幽州刺史、尚书常景为行台,讨伐河北杜洛周起义军。
北魏孝明帝、孝庄帝时,行台设置较多。出任行台者多兼任当州刺史或都督诸州军事,成为地方性军事指挥机关。正光年间,有曹世表为东南道行台、东豫州刺史。魏子建为山南行台,梁、巴、二益、两秦之事,皆归其节度。正光末,以薛义都督华、豳、东秦诸州军事,为西道行台。孝昌年间,杨津为定州刺史兼北道行台。尔朱荣专权,武泰元年(528)孝明帝任命为北道大行台,大行台称号始见于此。其后尔朱氏兄弟子侄各据一方,权强莫比,多任大行台。
北魏末年,高欢执政,为大行台,其余行台皆罢。孝武帝欲分高欢之势,以贺拔岳为关西道大行台,都督雍、凉、梁、益等二十州诸军事;以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南道大行台。贺拔岳死,宇文泰继任。东、西魏分立,高欢在东魏为丞相、大行台,驻并州,于州治晋阳置丞相府,宇文泰在西魏亦任大行台,都督中外军事,镇雍州。高欢任命侯景为河南道大行台,镇虎牢,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指挥对西魏、梁朝的战争。梁中大通二年(547),侯景叛东魏降梁,上表称黄河以南,皆他所掌管,请举函谷(今河南新安北)以东,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以西,豫、广、郢、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内附,所列当即河南道大行台的管辖范围。
北齐行台承北魏制,并州大行台改称并州尚书省,地位仅在邺城北齐中央尚书省之下。其余下台多以州划分,史籍所见有:幽州道行台,亦称北道行台,驻蓟(今北京西北)。朔州道行台,驻广安(今山西朔州)。晋州道行台,驻平阳(今山西临汾)。建州道行台,驻高都(今山西晋城东北)。东雍州行台,驻正平(今山西新绛)。洛州行台,亦称河南道行台,驻洛阳。河阳道行台,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豫州道行台,驻汝南(今属河南)。东徐州行台,亦称东南道行台,驻下邳(今属江苏)。扬州道行台,驻寿春(今安徽寿县)。
以上行台之外,东魏北齐又有临时性行台,指挥与西魏、萧梁作战,巡视地方,事毕即撤。北齐文宣帝时,辛术为东徐州刺史、东南道行台,驻下邳,所统十余州地犯法者,悉由术判处。行台始管理地方民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官称衙署》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