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101du.net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

按照顺治皇帝的谕旨,吴兆骞的父母、兄弟、妻子都该受到牵连,被一同流放。但朝中尚有不少人同情吴兆骞的遭遇,设法为他开脱,因而他的父母和两个哥哥都得以留在关内,其妻葛采真也被允许暂缓出关。这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而方章钺一家数十口人(方章钺出塞时,幼弟方奕箴因年少免于出塞,三哥方育盛与四哥方膏茂则于次年夏始抵宁古塔)均受到牵连,一同被流放。

话说吴兆骞之命运,既有他个人的因素,更是时代背景的浓缩。

吴兆骞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崇祯十一年(1638)入私塾读书,受业于计东之父计名。崇祯十二年(1639)其父吴晋锡举于乡,成为举人,十三年(1640)成进士,授湖广永州推官。同年吴兆骞与兄吴兆宫、计东以及计东之父计名读书于吴县楞伽山。崇祯十三年(1640),吴兆骞十岁赋京都,以赋擅名,后与陈维崧齐名。童子时除写有《胆赋》外,今尚存有《竹赋》,《竹赋》并序:童子时作。崇祯十四年(1641),吴晋锡赴永州任,吴兆骞随父宦游于楚。顺治二年(1645)五月吴兆骞返回吴江,结束了四年的作客生涯。

顺治二年(1645)、三年(1646),清统治者攻破南京后连续开科取士,前录用大批前朝官员。从顺治二年(1645)到顺治五年(1648),吴兆骞匿迹乡里,读书治学,从十四、五岁开始步入科举之途。在鼎革变乱之际,吴兆骞所思考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出处问题,在他身上还背负着使自己的亲人免受折磨,使大家族的地位继续延续下去的责任。望族的延续需要有科举功名作为强大的支撑,名士身份也需要功名来证实。何况他在明朝没有获得过任何功名,出试清廷不会招致任何人的非议。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盛衰之际,士人心态各异,归隐之人有之,忘旧朝仕新朝之人有之,为旧朝起兵反抗新朝之人有之。

吴兆骞六世祖到父吴晋锡在科举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兄兆宽,诸生。次兄兆宫,崇祯十五年(1642)副榜。科举功名使吴氏成为吴江望族,生长在这样一个诗书礼仪之家,先祖积累起来的功名足以照耀后辈的每一个人,吴兆骞也不例外。祖父辈给他树立了不少榜样,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朱明王朝对吴家可谓厚爱非常,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吴兆骞之父吴晋锡在朱明王朝不可挽回之际毅然归隐不出。叔祖吴易、族人吴鉴均因反清复明而死。

吴易,字日生,柳胥里人,邦桢孙。生有膂力,好兵法,跅弛不羁。崇祯十六年为进士,福王时谒史可法于扬州,可法异其才,荐授职方主事,监纪军前,甚著劳绩。明年奉檄督饷吴中,未还而扬州失,已而吴江亦失。遂与同邑孙兆奎、沈自炳、自駉等号召舟师聚众千人,屯长白荡,出没旁近诸县道路为梗。唐王闻之,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南诸军事。杨文骢奏易斩获多,进为兵部尚书,鲁王亦授易兵部侍郎,封长兴伯。八月二十四日出战获舟二十,明日大雨,不设备,为大兵所败。易孑身走,父承绪妻沈及女皆赴水死,一军尽歼。明年易乡人周瑞复聚长白荡,迎易入其营,巡抚土国宝遣副将汪茂功讨之,八百人皆为所杀,军声颇振,八月易至嘉善与倪曼青合营,集饮孙璋家。大兵猝至,被获至杭州不屈,杀于草桥门,瑞亦死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宁古塔流人演义》转载请注明来源:沸腾文学网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相关阅读More+

鹰视狼顾

张通明

蝉动

江苏棹子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挥剑斩云梦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明末钢铁大亨

漫卷诗书万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