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网【101du.net】第一时间更新《了凡四训(注释版)》最新章节。
名人与《四训》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湘乡县荷叶塘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有独特见解,反映了“修齐治平”的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对当时和以后均有很大影响,孙中山服其卓识,蒋介石学其心法。近十余年国内兴起曾国藩热。
曾国藩将《了凡四训》作为教育子侄人生智慧的首选之书。晚清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书一训,一书即《曾国藩家书》,一训即是《了凡四训》。曾国藩在道德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中年时取名为涤生,即出自《了凡四训》:“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洗涤旧迹,获得新生之意。
曾国藩一品官服像及手札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因虎门销烟名垂青史。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境界,是报国爱民之儒家思想,与慈悲无我之菩萨心肠的高度统一。林则徐历任东河河道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身为封疆大吏,公务之余还是坚持每日早晚功课。他将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坚持早晚课诵。现存有其书《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往生咒》、《大悲咒》和《朱柏庐治家格言》等手迹。
林公手录《了凡四训》章句:“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正是书中解答世人认为“善有恶报”谬见的一段,乃是全书最要紧、最精彩处。
林则徐手书《了凡四训》警句真迹
印光大师(1861~1940年),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邰阳赵陈村人。寂后被尊称为净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操行,弘一大师倾倒备至。著作主要有《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编,《印光法师嘉言录》等。文钞所收,以《宗教不宜混滥论》、《净土决疑论》等,最能体现他的净土思想。
印光大师《了凡四训序》节录:“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印光大师德相及《文钞》书影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字叔同、演音等。祖籍浙江平湖,法号弘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沸腾文学网】地址:101du.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